军便服


      军便服,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,虽说仍然属于西式军服范畴,但在具体形制上尽量避免欧美军服的影响,而是侧重于苏联军服风格,包括军衔制和军衔标志的设立。20世纪50年代时军官戴大壳帽,士兵戴船形帽,军服领式、武装带系扎等明显接近苏联军服款式。海军则是较为标准的国际型,即军官大壳帽,冬天藏蓝色军服,夏天白帽、白上衣、蓝裤。士兵无檐大売帽,帽后有两条黑色缎带,上身白衣有加蓝条的披领,裤子为蓝色扎在上衣外,褐色牛皮带。因为这种国际通用的大同小异的水兵服非常好看,于是童装中曾长时间模仿,制作时只是将大壳帽做成软顶无檐帽,帽子 一周的“中国人民解放军”字样改为“中国人民小海军”字样,并泛称“海军服”。其他陆、空军军服基本上百姓不穿。
      或许是军大衣确实价格适中,又暖又轻,或许是中国人求同从众心理很强,一时各工作单位发放福利品时也常有军大衣。各级领导干部去工厂、农村视察、检査工作及劳动时,凡冬日总是以外套军大衣的形象出现。再接着,离退休老干部、中青年医生和教师等也都以军大衣为现代、年轻、精力充沛且不脱离群众的象征。这股军大衣风刮了近十年,直到90年代初期,皮衣大量上市,且低、中、高档价格能满足不同经济水平的着装者需求,再加上接受国外信息日益增多,中国人民解放军和警界人员的服饰屡屡升级换代,基本上与国际接轨。影、视片中,农村的落后保守型村干部和“文革”期间的“左派”才身着不规范的军便服。一时,军便服成了土气十足的服式,人们开始舍弃军装包括“军大“了。
      但是,直至1998年,街上和劳动工地仍然可见到百姓着军装(包括武警服装)的现象,这些大多是被淘汰的军服,而穿着者也主要为农村到城里打工的民工了。